你可知,工程機械設備的舊件利用率可達80%?
你可知,預計到2020年,每年工程機械報廢臺量將高達120萬臺?
你可知,發達國家工程機械先進企業再制造利潤可占總利潤的17%?
你一定不知,中國將迎來工程機械舊件替換高潮!更重要的是,這些舊件的去向并沒有規范的渠道!
那么,工程機械的舊件究竟該去何方呢?
眾所周知,我國工程機械市場從2011年呈現火爆的形勢,工程機械整機銷量也連創新高。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期在一線施工的工程機械難免會出現需要維修、換件的情況,所以在前幾年銷售的工程機械在未來幾年也會增加維修、換件的頻率。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每年工程機械報廢臺量將高達120萬臺,工程機械將迎來舊件替換的高潮!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這么多的設備報廢后怎么處理?
據小編了解,大多數工程機械舊件被機主當作廢鐵賣給廢品站,海拉代理商也有一些機主轉手賣給工程機械二級修理廠,主機廠家或代理商等正規回收的舊件少之又少!
然而據統計,工程機械舊件的利用率可達到80%,舊件再制造的成本大約只是新品的50%、節能60%、節材70%,而我國工業行業每年因磨損和腐蝕等原因導致設備停產、報廢造成的損失約占全年GDP的10%。由此看來,舊件利用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國再制造市場的發展。
1.回收困難,缺乏有效渠道
目前,我國還沒有開放廢舊零部件的自由流通市場,正規再制造企業獲得舊件依然很困難。與此同時,涉及再制造產業的工程機械制造廠商缺乏明確的舊件回收規定或政策,致使機主有了舊件只能當作廢鐵賣給廢品站回爐。
2.再制造體系不完善,舊件利用率不高
我國國內整個工程機械行業再制造體系和標準還沒有建立起來,這就使得舊件的評估和準入制度不明確,有些利用價值很高的舊件不能得到合理利用!
3.觀念守舊:再制造不就是二手機么??
我國的再制造市場不如國外成熟,客戶對新產品的接受度遠遠要高于再制造產品,再制造產業的發展也影響舊件的再利用,長期下來損失也很嚴重!
由此來看,建立規范的舊件回收以及再制造體系迫在眉睫,正規的回收途徑一方面有利于再制造產業以及可持續發展,更重要的是正規的回收會減少機主的成本,畢竟舊件的價格會高于廢鐵的價格!